今年以来,钢城区做好“加减乘除”法,答好增值服务题、便民利企题、效能提升题和应需而动题,推动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落实落地。
做“加法” 解好“一件事”增值服务题 服务质量“做加法”。改造区政务服务中心,设置“一件事”服务专区,实现重点“一件事”事项集中受理;统一各应用场景“一件事”服务窗口标识和服务标准,常态化开展培训、考核,提升窗口运行质量。 具体事项“做加法”。在“一件事”已有具体事项的基础上,聚焦企业群众需求,增加关联具体事项数量,提供服务事项“点餐式”服务,满足企业群众“一件事”个性化需求。 多事合一“做加法”。将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相邻阶段的“一件事”打包推送,根据需求推出定制化服务,实现多个“一件事”并联办理,拓展“一件事”服务由线到面。 做“减法” 解好“一件事”便民利企题 共享调用“减材料”。逐一梳理“一件事”涉及的具体事项,按照“去重就简”原则,制作简洁易懂的申请表单、流程图和办事指南,实现申请材料综合精简率达34%。 集成服务“减环节”。制作“一件事”通用办理流程和具体 “一件事”专用流程;通过“一件事”服务专区受理、后台流转审批、专区统一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,避免了多头跑、来回跑,环节综合精简率62%。 优化流程“减时限”。根据“一件事”具体事项,不断优化流程再造,推行联合勘验、容缺办理、告知承诺等服务方式,实现审批时限压缩率55.6%。 做“乘法” 解好“一件事”效能提升题 部门联动“做乘法”。印发《关于扎实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进一步深化“政务服务·钢好办”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,合力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。 数字赋能“做乘法”。开设线上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专区,实现企业、个人全生命周期“一件事”线上办理;推出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数字门牌和电子书架,推动“一件事”码上知道,掌上办理。 体系建设“做乘法”。打造“一件事”三级政务服务体系,将“一件事”服务窗口前移至街道和村(社区),建立村(社区)帮办、街道受理、区级审批的协同联办服务机制,推动“一件事”就近办理。 做“除法” 解好“一件事”应需而动题 陪走流程“做除法”。深入开展“我陪企业群众走流程”活动,按照“一陪二问三测”三步走,全面排查,认真剖析“一件事”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推动流程、材料、时限、系统等再改进、再提升。 领域办事“做除法”。根据各产业领域发展特点,对现有“一件事”进行分类的同时,推出更多助力产业领域发展的“一件事”,汇总形成各领域“一类事”,目前已推出乡村振兴领域、项目建设领域和教培发展领域等“一类事”。 诉求解决“做除法”。常态化开展政企沟通交流,收集企业群众需求,完善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,破除企业发展梗阻,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。